谭公庙中供奉的主神是“紫霄真人”谭峭。他生前是五代道士、道教学者。传说他十二岁时就得道,在惠东地区经常帮助渔民和船家预测天气及治疗疾病。他着有《化书》六卷,分为道、术、德、仁、食、俭六化,共一百一十篇。他的思想源出于老、庄,建议泯灭一切事物的差别,达到“虚、实相通”的“大同”境界1。他同情劳苦大众,主张“均食”而致“太平”,建立无亲疏、无爱恶的“太和”社会。
可是,在惠州的民间传说,却常记载他的名字叫谭德,是唐代九龙峰的一名仙童,生前有巫术,少年坐化山中。这传说反映民间信仰与宗教正统经典之分。
天后庙未普遍时,谭公是海神之一,是以中国沿海也有不少谭公庙。随着客家人从中国南来到马来亚谋生,惠州人的谭公庙也在我国拥有了分香,成为马来西亚客家人信仰文化的一部分。
以上文字节录自:槟城媒体Penangmedia.com
九龍峰上有譚公,伏虎降龍濟世窮。成仙得道人仰慕,呼風換雨顕靈通。
回复删除譚峭以紫霄眞人。譚峭傳有 :譚子化書: 共六卷:
回复删除第一卷:道化共廿三篇⋯蛇雀,老楓,耳目,環舞,鉛丹,形影,蟄藏,梟雞,四鏡
射虎,龍虎,游雲,哕咽,大化,正一,天地,稚子,陽燧
死生,爪发,神道,神交,大含。
第二卷:術化共廿一篇⋯雲龍,猛虎,用神,水窦,魍魉,虛無,虛實,狐狸,轉丹
心變,珠玉,蠮螉,胡夫,陰陽,海漁,礛松,動靜,大同
帝史,琥珀。
第三卷:德化共十六篇⋯五常,飛蛾,异心,弓矢,聰明,有國,黄雀,籠猿,常道
感喜,太醫,谗語,刻画,酒醴,恩賞,養民。
第四卷:仁化共十七篇⋯得一,五行,畋漁,牺牲,太和,墨魚,神弓,救物,書道
鳯䲭,知人,蝼蟻,歌舞,踯躅,止斗,象符,善惡。
第五卷:食化共十五篇⋯七奪,巫像,養馬,絲綸,奢僭,燔骨,食迷,戰欲,㬵竿
庚辛,興亡,雀鼠,無爲,王者,䲭鳶。
第六卷:俭化共十七篇⋯太平,權衡,禮道,食象,民情,慳號,君民,乳童,化柄
御一,三皇,天牧,雕籠,禮要,清靜,損益,解惑。
謂:萬物由虛而化,虛化神,神化氣,氣化形,后复歸于虛,其化無窮⋯。
道樞卷十六中黄篇:咽氣辟谷法,于春三月,淨理一室,肆几設床施茵。至子之時,
一氣初生,則浄其心神,叩齒三十六通,以左右手握固,仰臥暝目,俟喘息之出,
即閉口鼓滿其氣,以咽入為度,漱以咽之,若入于腹,汩汨作聲,以飢爲度,飢即更服焉。氣入之后,如其口燥,即飲胡麻之液:巨勝三大升,去皮九蒸九曝,茯苓三兩
,細研爲末,煎數沸,少入酥蜜:久焉,氣自暢通而安和,所咽流滑胡麻之液可以止矣。久之,腸中之滓盡,則咽其氣自如,湯液至臍之下。服氣之初,溲溺赤黄,勿懼矣。夫湯液不絶,則腸中之滓𣎴盡,終不能洞曉是非矣。欲絶水谷,宜自量而已,無遠近之限焉。或三十日,或五十日,或百日,三丹田自然以停滿。故三十日下田滿,
則神氣足而不泄,且𣎴飢矣。六十日中田滿,則體無虛羸,行步健矣。九十日上田滿
,則內凝結而外克肥矣。于是三焦平實,神凝體清,淡無所思,可以栖心聖境,以學胎仙。若夫或食或斷,使人志散,喜貪諸味,則谷之氣難遺,求仙者之大病焉。